English

信息快递

2000-08-22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吴象:到国际市场上去争一席之地

著名农业问题专家吴象在一次研讨会上指出:加入世贸,利大于弊也好,弊大于利也好,都非加入不可,这是大势所趋、顺应潮流的问题,不是愿意不愿意的问题,害怕不害怕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认真态度。有一个正确的根本态度,才能做好一切必要的准备,发挥优势,克服困难,用市场观念、竞争观念代替等、靠、要的思想和行为。当然冲击会有的,特别在开始一段,但我们必须在竞争中锻炼和提高自己,躲在保护伞里过日子是没有出路的。我们有些政策实际上是保护落后的,加入世贸与国际接轨后不能再用了,要靠自己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到国际市场上去争一席之地,求生存,求发展。关键是要有一个认真积极主动的态度。

郭书田: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应付

加入WTO,我们应当采取主动出击的方针,而不是被动应付。充分利用WTO的条款趋利避害,在广阔的空间保护自己、发展自己、壮大自己。特别要善于利用WTO的条款更好地使用国际资源,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使我们处于主动的地位。为此建议:1,我国应组织一个既熟悉农业又掌握国际贸易和法律知识的强有力的代表团,提高谈判质量;2,全方位做好国际对接工作;3,根据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的需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产业结构;4,把产品输出与技术输出、劳务输出结合起来,开拓国际市场。

王询:经济学家应关注人际关系问题

近日,王询在《财经问题研究》(2000.6)上撰文指出,中国经济学家应关注人际关系问题。他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人际关系对经济交易的多方面影响中,最为重要的是对交易成本的影响。交易者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减少信息搜寻成本、谈判和契约执行成本,而且还可以降低交易风险,增加交易者在交易过程中的可预期性,相互信任本身就说明交易者认为与对方进行交易所面临的风险较小。而从某种意义上说,风险也可以视为一种成本,降低了交易风险也就意味着减少了交易成本。

在这里,他将能够节约交易成本的人际关系称作人际资本。人际资本是存在于人际之间(包括自然人和法人),表现为人际关系,对未来生产或交换有所助益的价值存量。其内涵主要是关于他人的信息、具有某种特殊意义的关系(包括情感和信任关系等)、一般性的声誉(包括信誉和知名度等)、合作的习惯等。人际资本“基本上是无形的”。“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的资本”,无论物质资本,还是人力资本,既有先天的成份,也有后天通过投资形成的成份。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一样,人际资本有先赋的,也有通过某种投资形成的。一般说,无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还是人际资本,随着社会的发展,都存在后天形成部分的重要性增大,先赋部分的重要性缩小的趋势。就通过后天的投资形成的部分而言,不同的是,物质资本凝结的是生产成本,人力资本凝结的是另一种生产成本,而“人际资本”中凝结的是交易成本,是由交易成本资本化而形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人际资本就是资本化了的交易成本。有关他人的信息是通过以前的“信息搜寻”过程取得的,是“信息搜寻成本”的资本化,特殊的关系、声誉,以及合作的习惯是人们在以前的交往中形成的,是“谈判和执行成本”资本化而成。

鲁志强:“走出去”需要扎实有效的准备工作

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任鲁志强在《理论动态》2000年第14期撰文指出:我国毕竟是对外投资的后来者,实施“走出去”战略对我们还是相对陌生的课题。目前,无论是管理思路和制度,还是企业的实力和机制都与“走出去”的要求有相当的差距。从20年对外投资的经验和暴露的问题看,不少都涉及到了我国深层次的经济体制和制度设置。因此,“走出去”会迫使我国企业和管理体制进一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加快改革节奏,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进程。世界银行指出:中国需要“明确的规则,特别是管理的透明度、会计责任和信息,改进的所有权结构和国有企业的控制和管理,确定监管或筛选机制以避免较大风险;消除税收、汇率和信用市场的扭曲”。实际上,要实施“走出去”战略涉及的问题比世界银行所提到的还要广泛。“走出去”作为国家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既需要有积极的紧迫感,更需要扎实有效的准备和基础工作。吴象:到国际市场上去争一席之地

著名农业问题专家吴象在一次研讨会上指出:加入世贸,利大于弊也好,弊大于利也好,都非加入不可,这是大势所趋、顺应潮流的问题,不是愿意不愿意的问题,害怕不害怕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认真态度。有一个正确的根本态度,才能做好一切必要的准备,发挥优势,克服困难,用市场观念、竞争观念代替等、靠、要的思想和行为。当然冲击会有的,特别在开始一段,但我们必须在竞争中锻炼和提高自己,躲在保护伞里过日子是没有出路的。我们有些政策实际上是保护落后的,加入世贸与国际接轨后不能再用了,要靠自己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到国际市场上去争一席之地,求生存,求发展。关键是要有一个认真积极主动的态度。

郭书田: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应付

加入WTO,我们应当采取主动出击的方针,而不是被动应付。充分利用WTO的条款趋利避害,在广阔的空间保护自己、发展自己、壮大自己。特别要善于利用WTO的条款更好地使用国际资源,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使我们处于主动的地位。为此建议:1,我国应组织一个既熟悉农业又掌握国际贸易和法律知识的强有力的代表团,提高谈判质量;2,全方位做好国际对接工作;3,根据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的需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产业结构;4,把产品输出与技术输出、劳务输出结合起来,开拓国际市场。

王询:经济学家应关注人际关系问题

近日,王询在《财经问题研究》(2000.6)上撰文指出,中国经济学家应关注人际关系问题。他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人际关系对经济交易的多方面影响中,最为重要的是对交易成本的影响。交易者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减少信息搜寻成本、谈判和契约执行成本,而且还可以降低交易风险,增加交易者在交易过程中的可预期性,相互信任本身就说明交易者认为与对方进行交易所面临的风险较小。而从某种意义上说,风险也可以视为一种成本,降低了交易风险也就意味着减少了交易成本。

在这里,他将能够节约交易成本的人际关系称作人际资本。人际资本是存在于人际之间(包括自然人和法人),表现为人际关系,对未来生产或交换有所助益的价值存量。其内涵主要是关于他人的信息、具有某种特殊意义的关系(包括情感和信任关系等)、一般性的声誉(包括信誉和知名度等)、合作的习惯等。人际资本“基本上是无形的”。“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的资本”,无论物质资本,还是人力资本,既有先天的成份,也有后天通过投资形成的成份。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一样,人际资本有先赋的,也有通过某种投资形成的。一般说,无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还是人际资本,随着社会的发展,都存在后天形成部分的重要性增大,先赋部分的重要性缩小的趋势。就通过后天的投资形成的部分而言,不同的是,物质资本凝结的是生产成本,人力资本凝结的是另一种生产成本,而“人际资本”中凝结的是交易成本,是由交易成本资本化而形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人际资本就是资本化了的交易成本。有关他人的信息是通过以前的“信息搜寻”过程取得的,是“信息搜寻成本”的资本化,特殊的关系、声誉,以及合作的习惯是人们在以前的交往中形成的,是“谈判和执行成本”资本化而成。

鲁志强:“走出去”需要扎实有效的准备工作

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任鲁志强在《理论动态》2000年第14期撰文指出:我国毕竟是对外投资的后来者,实施“走出去”战略对我们还是相对陌生的课题。目前,无论是管理思路和制度,还是企业的实力和机制都与“走出去”的要求有相当的差距。从20年对外投资的经验和暴露的问题看,不少都涉及到了我国深层次的经济体制和制度设置。因此,“走出去”会迫使我国企业和管理体制进一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加快改革节奏,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进程。世界银行指出:中国需要“明确的规则,特别是管理的透明度、会计责任和信息,改进的所有权结构和国有企业的控制和管理,确定监管或筛选机制以避免较大风险;消除税收、汇率和信用市场的扭曲”。实际上,要实施“走出去”战略涉及的问题比世界银行所提到的还要广泛。“走出去”作为国家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既需要有积极的紧迫感,更需要扎实有效的准备和基础工作。吴象:到国际市场上去争一席之地

著名农业问题专家吴象在一次研讨会上指出:加入世贸,利大于弊也好,弊大于利也好,都非加入不可,这是大势所趋、顺应潮流的问题,不是愿意不愿意的问题,害怕不害怕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认真态度。有一个正确的根本态度,才能做好一切必要的准备,发挥优势,克服困难,用市场观念、竞争观念代替等、靠、要的思想和行为。当然冲击会有的,特别在开始一段,但我们必须在竞争中锻炼和提高自己,躲在保护伞里过日子是没有出路的。我们有些政策实际上是保护落后的,加入世贸与国际接轨后不能再用了,要靠自己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到国际市场上去争一席之地,求生存,求发展。关键是要有一个认真积极主动的态度。

郭书田: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应付

加入WTO,我们应当采取主动出击的方针,而不是被动应付。充分利用WTO的条款趋利避害,在广阔的空间保护自己、发展自己、壮大自己。特别要善于利用WTO的条款更好地使用国际资源,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使我们处于主动的地位。为此建议:1,我国应组织一个既熟悉农业又掌握国际贸易和法律知识的强有力的代表团,提高谈判质量;2,全方位做好国际对接工作;3,根据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的需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产业结构;4,把产品输出与技术输出、劳务输出结合起来,开拓国际市场。

王询:经济学家应关注人际关系问题

近日,王询在《财经问题研究》(2000.6)上撰文指出,中国经济学家应关注人际关系问题。他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人际关系对经济交易的多方面影响中,最为重要的是对交易成本的影响。交易者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减少信息搜寻成本、谈判和契约执行成本,而且还可以降低交易风险,增加交易者在交易过程中的可预期性,相互信任本身就说明交易者认为与对方进行交易所面临的风险较小。而从某种意义上说,风险也可以视为一种成本,降低了交易风险也就意味着减少了交易成本。

在这里,他将能够节约交易成本的人际关系称作人际资本。人际资本是存在于人际之间(包括自然人和法人),表现为人际关系,对未来生产或交换有所助益的价值存量。其内涵主要是关于他人的信息、具有某种特殊意义的关系(包括情感和信任关系等)、一般性的声誉(包括信誉和知名度等)、合作的习惯等。人际资本“基本上是无形的”。“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的资本”,无论物质资本,还是人力资本,既有先天的成份,也有后天通过投资形成的成份。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一样,人际资本有先赋的,也有通过某种投资形成的。一般说,无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还是人际资本,随着社会的发展,都存在后天形成部分的重要性增大,先赋部分的重要性缩小的趋势。就通过后天的投资形成的部分而言,不同的是,物质资本凝结的是生产成本,人力资本凝结的是另一种生产成本,而“人际资本”中凝结的是交易成本,是由交易成本资本化而形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人际资本就是资本化了的交易成本。有关他人的信息是通过以前的“信息搜寻”过程取得的,是“信息搜寻成本”的资本化,特殊的关系、声誉,以及合作的习惯是人们在以前的交往中形成的,是“谈判和执行成本”资本化而成。

鲁志强:“走出去”需要扎实有效的准备工作

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任鲁志强在《理论动态》2000年第14期撰文指出:我国毕竟是对外投资的后来者,实施“走出去”战略对我们还是相对陌生的课题。目前,无论是管理思路和制度,还是企业的实力和机制都与“走出去”的要求有相当的差距。从20年对外投资的经验和暴露的问题看,不少都涉及到了我国深层次的经济体制和制度设置。因此,“走出去”会迫使我国企业和管理体制进一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加快改革节奏,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进程。世界银行指出:中国需要“明确的规则,特别是管理的透明度、会计责任和信息,改进的所有权结构和国有企业的控制和管理,确定监管或筛选机制以避免较大风险;消除税收、汇率和信用市场的扭曲”。实际上,要实施“走出去”战略涉及的问题比世界银行所提到的还要广泛。“走出去”作为国家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既需要有积极的紧迫感,更需要扎实有效的准备和基础工作。吴象:到国际市场上去争一席之地

著名农业问题专家吴象在一次研讨会上指出:加入世贸,利大于弊也好,弊大于利也好,都非加入不可,这是大势所趋、顺应潮流的问题,不是愿意不愿意的问题,害怕不害怕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认真态度。有一个正确的根本态度,才能做好一切必要的准备,发挥优势,克服困难,用市场观念、竞争观念代替等、靠、要的思想和行为。当然冲击会有的,特别在开始一段,但我们必须在竞争中锻炼和提高自己,躲在保护伞里过日子是没有出路的。我们有些政策实际上是保护落后的,加入世贸与国际接轨后不能再用了,要靠自己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到国际市场上去争一席之地,求生存,求发展。关键是要有一个认真积极主动的态度。

郭书田: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应付

加入WTO,我们应当采取主动出击的方针,而不是被动应付。充分利用WTO的条款趋利避害,在广阔的空间保护自己、发展自己、壮大自己。特别要善于利用WTO的条款更好地使用国际资源,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使我们处于主动的地位。为此建议:1,我国应组织一个既熟悉农业又掌握国际贸易和法律知识的强有力的代表团,提高谈判质量;2,全方位做好国际对接工作;3,根据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的需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产业结构;4,把产品输出与技术输出、劳务输出结合起来,开拓国际市场。

王询:经济学家应关注人际关系问题

近日,王询在《财经问题研究》(2000.6)上撰文指出,中国经济学家应关注人际关系问题。他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人际关系对经济交易的多方面影响中,最为重要的是对交易成本的影响。交易者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减少信息搜寻成本、谈判和契约执行成本,而且还可以降低交易风险,增加交易者在交易过程中的可预期性,相互信任本身就说明交易者认为与对方进行交易所面临的风险较小。而从某种意义上说,风险也可以视为一种成本,降低了交易风险也就意味着减少了交易成本。

在这里,他将能够节约交易成本的人际关系称作人际资本。人际资本是存在于人际之间(包括自然人和法人),表现为人际关系,对未来生产或交换有所助益的价值存量。其内涵主要是关于他人的信息、具有某种特殊意义的关系(包括情感和信任关系等)、一般性的声誉(包括信誉和知名度等)、合作的习惯等。人际资本“基本上是无形的”。“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的资本”,无论物质资本,还是人力资本,既有先天的成份,也有后天通过投资形成的成份。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一样,人际资本有先赋的,也有通过某种投资形成的。一般说,无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还是人际资本,随着社会的发展,都存在后天形成部分的重要性增大,先赋部分的重要性缩小的趋势。就通过后天的投资形成的部分而言,不同的是,物质资本凝结的是生产成本,人力资本凝结的是另一种生产成本,而“人际资本”中凝结的是交易成本,是由交易成本资本化而形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人际资本就是资本化了的交易成本。有关他人的信息是通过以前的“信息搜寻”过程取得的,是“信息搜寻成本”的资本化,特殊的关系、声誉,以及合作的习惯是人们在以前的交往中形成的,是“谈判和执行成本”资本化而成。

鲁志强:“走出去”需要扎实有效的准备工作

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任鲁志强在《理论动态》2000年第14期撰文指出:我国毕竟是对外投资的后来者,实施“走出去”战略对我们还是相对陌生的课题。目前,无论是管理思路和制度,还是企业的实力和机制都与“走出去”的要求有相当的差距。从20年对外投资的经验和暴露的问题看,不少都涉及到了我国深层次的经济体制和制度设置。因此,“走出去”会迫使我国企业和管理体制进一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加快改革节奏,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进程。世界银行指出:中国需要“明确的规则,特别是管理的透明度、会计责任和信息,改进的所有权结构和国有企业的控制和管理,确定监管或筛选机制以避免较大风险;消除税收、汇率和信用市场的扭曲”。实际上,要实施“走出去”战略涉及的问题比世界银行所提到的还要广泛。“走出去”作为国家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既需要有积极的紧迫感,更需要扎实有效的准备和基础工作。吴象:到国际市场上去争一席之地

著名农业问题专家吴象在一次研讨会上指出:加入世贸,利大于弊也好,弊大于利也好,都非加入不可,这是大势所趋、顺应潮流的问题,不是愿意不愿意的问题,害怕不害怕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认真态度。有一个正确的根本态度,才能做好一切必要的准备,发挥优势,克服困难,用市场观念、竞争观念代替等、靠、要的思想和行为。当然冲击会有的,特别在开始一段,但我们必须在竞争中锻炼和提高自己,躲在保护伞里过日子是没有出路的。我们有些政策实际上是保护落后的,加入世贸与国际接轨后不能再用了,要靠自己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到国际市场上去争一席之地,求生存,求发展。关键是要有一个认真积极主动的态度。

郭书田: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应付

加入WTO,我们应当采取主动出击的方针,而不是被动应付。充分利用WTO的条款趋利避害,在广阔的空间保护自己、发展自己、壮大自己。特别要善于利用WTO的条款更好地使用国际资源,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使我们处于主动的地位。为此建议:1,我国应组织一个既熟悉农业又掌握国际贸易和法律知识的强有力的代表团,提高谈判质量;2,全方位做好国际对接工作;3,根据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的需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产业结构;4,把产品输出与技术输出、劳务输出结合起来,开拓国际市场。

王询:经济学家应关注人际关系问题

近日,王询在《财经问题研究》(2000.6)上撰文指出,中国经济学家应关注人际关系问题。他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人际关系对经济交易的多方面影响中,最为重要的是对交易成本的影响。交易者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减少信息搜寻成本、谈判和契约执行成本,而且还可以降低交易风险,增加交易者在交易过程中的可预期性,相互信任本身就说明交易者认为与对方进行交易所面临的风险较小。而从某种意义上说,风险也可以视为一种成本,降低了交易风险也就意味着减少了交易成本。

在这里,他将能够节约交易成本的人际关系称作人际资本。人际资本是存在于人际之间(包括自然人和法人),表现为人际关系,对未来生产或交换有所助益的价值存量。其内涵主要是关于他人的信息、具有某种特殊意义的关系(包括情感和信任关系等)、一般性的声誉(包括信誉和知名度等)、合作的习惯等。人际资本“基本上是无形的”。“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的资本”,无论物质资本,还是人力资本,既有先天的成份,也有后天通过投资形成的成份。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一样,人际资本有先赋的,也有通过某种投资形成的。一般说,无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还是人际资本,随着社会的发展,都存在后天形成部分的重要性增大,先赋部分的重要性缩小的趋势。就通过后天的投资形成的部分而言,不同的是,物质资本凝结的是生产成本,人力资本凝结的是另一种生产成本,而“人际资本”中凝结的是交易成本,是由交易成本资本化而形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人际资本就是资本化了的交易成本。有关他人的信息是通过以前的“信息搜寻”过程取得的,是“信息搜寻成本”的资本化,特殊的关系、声誉,以及合作的习惯是人们在以前的交往中形成的,是“谈判和执行成本”资本化而成。

鲁志强:“走出去”需要扎实有效的准备工作

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任鲁志强在《理论动态》2000年第14期撰文指出:我国毕竟是对外投资的后来者,实施“走出去”战略对我们还是相对陌生的课题。目前,无论是管理思路和制度,还是企业的实力和机制都与“走出去”的要求有相当的差距。从20年对外投资的经验和暴露的问题看,不少都涉及到了我国深层次的经济体制和制度设置。因此,“走出去”会迫使我国企业和管理体制进一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加快改革节奏,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进程。世界银行指出:中国需要“明确的规则,特别是管理的透明度、会计责任和信息,改进的所有权结构和国有企业的控制和管理,确定监管或筛选机制以避免较大风险;消除税收、汇率和信用市场的扭曲”。实际上,要实施“走出去”战略涉及的问题比世界银行所提到的还要广泛。“走出去”作为国家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既需要有积极的紧迫感,更需要扎实有效的准备和基础工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